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鄄城县  > 正文

“不是乡村需要我们,是我们需要乡村”
——记鄄城县旧城镇六合新村返乡创业青年杨训政

作者: 焦同帅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3-03-10 09:57

近日,跟着杨训政走进位于鄄城县旧城镇六合新村的工作间。工作台上放着一把尖嘴钳加上一根铝线,铝线在杨训政的手中经过缠绕、走线、组装、造型等工序后,变成了一件观赏性十足的汽车工艺品。

杨训政是一名从农村到城市,又从城市返回故土的创业青年。4年前,在外打拼十余年的他决定回乡建立一个铝艺坊。“返乡是必然的,早在2018年我就做了打算。”杨训政说。

“铝丝编织是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、草编演变而来,因采用金属铝为原材料编织各类物件,故得名铝编。”杨训政介绍,铝编的特点是不需要焊接,而是将铝丝通过特殊的绕线技法,加上组装、造型等工序,最终形成立体或平面的工艺品。之所以选择铝丝,是因为它不但经久耐用、不变色,而且质地较软易于造型,是进行金属丝编制的不二之选。

真正与铝丝“结缘”,还要从2011年说起。杨训政在杭州旅游的途中,偶然见到铝丝编制的工艺品。“也许是因为家中的父辈都是木匠出身,我从小就热爱手工制品。看到新奇的铝丝工艺制品后,更是喜欢。”杨训政说。

“我自学了近3年的时间,从一无所知到可以自己设计、制作成品。”杨训政讲述学习之初的经历。那时,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,在网上可以搜到一些铝丝编织技艺的基础教程。杨训政学会小摆件的基本编织技艺后,就想再尝试难度稍高的编织技艺。可这类教程难寻,只能买些成品,将其一点点地拆解后,再试着重新编织组装。

2014年,杨训政决定全职从事铝丝编织行业。“我放弃了别人眼中安稳的工作,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反对我的决定。”谈及创业之初,杨训政颇显感伤。铝编是个新兴的产业,铝丝制品大部分销向旅游景区作为工艺品售卖,当时铝丝制品存在着样式单一、不够年轻化的问题。因此,他试着自己创新,探索新样式,将自己想象的图案编织出来。

“当时在青岛租了两个门店,招了5名工人,他们有做活的底子,教起来快,上手也快。”杨训政说,“我把每个成品都分成几个部件,一人做一样,最后再由一个人负责组装。”

“我在淘宝上也开了网店,做零售,也可批发,时间长了也积累了一些客户。”杨训政说,可城市大,就业的选择多,去厂里打工要比在这做手工活赚得多,慢慢地也就留不住人了。

招工难,加上高额的房租,迫使杨训政考虑将重心逐步转移到老家。2018年初,他在老家设了一个加工点。

“当时,我生完孩子不久,孩子小离不开人。表哥教我铝丝编织,帮着他做些零活,我也能补贴点家用。”杨训政的表妹潘佩佩说,村里有不少像她一样在家中照看孩子、无事可做的年轻女子。

没过多久,街坊邻居得知潘佩佩在家也能赚份工资,就想跟着做些零活。“这对我来说是个契机,不用再租赁厂房,无须担心工人留不住的问题。”杨训政说,这一年里,潘佩佩为他招来了10余位女工。每有订单,由杨训政提供原材料,潘佩佩教给女工编织方法,工人们拿材料回家做,编好后再由潘佩佩发货到青岛门店。

“早上送孩子上学,顺道就把头一天做的活送来了。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,虽然不多,但在村里足够用了。”六合新村村民贾素芬说,每天把做好的装在塑料袋里送去,再带些铝丝回来,这一干就是5年。

久而久之,青岛的门店就没了存在的意义。为了降低成本、减少成品在途中的损耗,2019年5月,杨训政将工作室搬回了家中。

在决定返乡时,他考虑的是成本和收益,费用低廉的场地、人情味十足的工人、一直保持合作的客户。“不是乡村需要我们,是我们需要乡村。”杨训政说。

目前,杨训政铝艺坊的铝丝工艺品样式有100余种,每年销往河南、河北、黑龙江、海南等地的销售额达120余万元。杨训政说:“如今旅游景点全面对外开放,我们的订单量也在大幅度提升。计划今年店里需要扩招50名工人。”

从2017年至今,在鄄城县,像杨训政一样反哺故土的青年创业者共有3.1万余人。他们既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“领潮者”,也是让曾经凋敝的农村重焕生机的“拓荒者”,在时代潮涌中选择另辟蹊径,带着技术、信息和视野流向农村。

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任明丽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